焦点关注 > 正文

湖里区总工会共享服务让职工奋进道路更宽广

来源:厦门日报 发布于: 2019-04-30 10:26


  【核心提示】

  湖里是厦门经济特区发祥地,广大特区建设者勇立潮头、砥砺前行,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业绩。湖里区总工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区委中心工作,创新“共享职工之家”模式,积极搭建工会服务企业、服务发展的新平台,团结动员职工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用实际行动交出一份出色的答卷。

  徐厝社区成立社区共享职工之家。 (本报记者江海苹摄)

  湖里区总工会围绕重点产业行业,大力推进“师带徒”活动。

  会员服务日活动组织义诊,关爱市民健康。 (本报记者何炳进摄)

  慰问“八大员”群体代表。(本报记者何炳进摄)

  劳动技能竞赛,练就过硬技术。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 文/ 记者 江海苹 通讯员 王星乐 林舒婕 本版图/湖里区总工会提供(除署名外))他们推进基层工会建设,创新“会、站、家”一体化运作,在全省首创共享职工之家,使湖里区创新园6万名职工享受到零距离服务;

  为了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他们组织开展法律公益普法讲座,在创新园区设立法律服务站,为职工提供法律咨询、维权服务,为企业用工制度把脉;

  他们实施职工素质工程,开展技术比赛,推动职工岗位建功立业,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开展“名师带高徒”活动;

  他们以职工需求为导向,开展普惠服务,走访慰问困难职工,为一线职工送上“大礼包”;

  为丰富职工文化生活,他们打造“欢乐周末”职工素质提升营,开展插花、烘焙、手机摄影、新媒体营销等培训,让职工生活“焙”幸福。

  “服务职工‘益职’追梦,团结带领全区职工在深化改革征途上勇当排头兵,谱写新篇章。”湖里区总工会常务副主席黄双凤说,“多年来,湖里区总工会致力于打造‘工会搭台、企业社区参与、职工共享’的综合服务平台,多元化服务职工,不断增强职工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搭建共享平台把服务送到职工家门口

  共享之家,“益职”追梦。4月20日上午,由湖里区总工会打造的徐厝、后浦两个社区共享职工之家正式投入使用。

  这是继湖里区“创新园共享职工之家”后,湖里工会延伸职能,把共享理念从园区延伸到社区,把“送服务”从企业延伸到小区,送到家门口,全力打通服务职工“最后100米”。

  共享职工之家,是湖里工会创新思维,以职工所需为导向,整合辖区资源,打造的多位一体“职工之家”共享服务平台。通过项目招标、购买服务等社会化方式,引导社会组织为职工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心理咨询、素质提升等专业化的服务。

  自去年湖里区创新园共享职工之家投入使用以来,共为园区6000多家企业、6万多名职工提供全方位、多元化服务,备受企业职工欢迎。“这个‘家’很贴心、很温馨,服务很到位!”泉舜集团行政管理部职工陈贞臻表示,她常在下班后到职工书屋看书放松自我,偶尔还会和同事一起听法律讲座,提升个人维权意识。

  某网络公司程序员吴先生平时工作忙,没空谈恋爱,通过工会举办的相亲活动,找到了人生的另一半,扎根在厦门。他说:“家安才能心安,工作才会稳定。工会在共享之家举办各类活动,把温情服务做到职工的心坎上,让我们有了归属感。”

  缘聚徐厝,工创空间。在悦华路57号的徐厝社区“共享职工之家”,开心社工骆萍芬介绍,平台的搭建,满足了职工享受就近、方便服务的需求。她们将加强社区企业资源共享,提升职工家庭幸福感和归属感,并引导职工群众走出小家,走入社区大家庭,共同参与社会治理,最终实现职工群众“互助、共享、共融、幸福”的空间。

  在后浦社区,由企业职工自发组成了一支“后浦社区职工志愿服务联盟”。“工会给我们暖心的服务,我们也将反哺社会,参与小区治理,为社区发展发挥绵薄之力。”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工会主席郑志坚说。

  随着工会服务的延伸,共享职工之家成为湖里区总工会打通服务职工最后一公里的创新模式。除此之外,湖里工会不断强化凝聚企业工会和服务职工群众的作用,在创新园和火炬园两个园区创新建会模式,成立了两个园区工会联合会,建设职工就近服务的工会服务阵地,拓展服务内容。

  搭建“师带徒”平台提高产业工人队伍素质

  师带徒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技能传授模式,是青年职工掌握技能的重要途径。如今,师带徒模式被重新认识,在技能传授、提升职工生产素质方面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湖里区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资源优势,积极推动企业开展“名师带高徒”示范活动,签订结对协议,并组织技能比武竞赛,推动职工岗位建功立业。

  “‘师带徒’示范活动是湖里区在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方面的一项创新举措,也是推动湖里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一次有力实践。”2017年以来,湖里区总工会围绕区重点产业行业,大力推进“师带徒”活动的开展。通过活动育匠心,培养将才,激励广大职工爱岗敬业、在学习中成长,成为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的工匠和将才,携手湖里全区广大职工展现新作为,建功新时代。

  经济特区的建设发展,离不开高技能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职工技术比赛已成为造就“有理想、有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产业工人队伍的助推器。去年,湖里工会在教师队伍、两院法官、汽车维修工中举办第24届三项职工技术比赛。湖里区总工会每年至少举办3项职工技术比赛,吸引上千名职工参与。

  值得一提的是,湖里区总工会还坚持职工素质提升工程,通过职工技能竞赛、职工创新成果转化,开展“求学圆梦”提升学历活动等途径,多措并举为职工搭建有效平台,加快产业工人技能技术提升。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以榜样的力量团结引领广大职工勇担当,显作为,建功新时代。

  搭建职工维权平台建立“工会+法院”联动机制

  建立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执行联动工作机制,是湖里区总工会突出职工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创新举措。

  日前,湖里区总工会与湖里区法院共同达成约定——开辟劳动争议类案件绿色通道。这意味着法院在受理、执行各类劳动争议案件时将更加及时高效,为劳动者更快更便捷地拿到应得利益提供保障。

  这项约定的达成实现了工会与法院的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强化群体性纠纷的预警联动,建立了快速办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新机制。同时,机制的确立也基本解决执行难的问题,营造了诚信的社会环境。

  由于公司股东间的内部矛盾,小娟等职工被拖欠两个月工资。湖里区总工会得知此事后,立刻安排工会专干曾焕生对接,一方面帮助职工准备诉讼材料,另一方面积极与湖里区法院联系沟通。湖里法院为这起欠薪案件开辟了绿色通道。为避免被执行人转移财产,执行法官在立案当日便冻结被执行人名下账户内的资金。最终,经过工会和法院的接力帮助,确保被拖欠工资的29名职工在中秋节前拿到了部分工资。从立案到执行,先后仅用了15天。

  据统计,2018年,参与调解劳动争议、劳务合同案件11起,涉及职工180多人,金额约541万元。“工会+法院”接力维权的路子,建立起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执行联动工作的创新之道,不断提高职工维权的实效和含金量。

  【亮点1】

  用文字记录“回家的路”

  从2015年以来,湖里区总工会已连续举办五届“回家的路”主题征文大赛,得到了广大职工的热烈响应。

  散文、诗歌……湖里的职工们用文字写下回家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回乡团圆是为了记住自己的根,也是为了更好地出发,让亲情的血液更畅通,接好亲情的力!”正如获奖者所说,返回故乡凝聚亲情,带着爱又回到奋斗的新家园——厦门,满怀豪情再启程。

  “通过征文,让更多的职工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展现湖里职工丰富的精神世界、良好的职业素养,为把湖里建设成厦门现代化中心城区而努力,争当新时代楷模。”湖里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亮点2】

  亲子诵读打造书香家庭

  去年以来,湖里区总工会针对外来员工子女,组织开展书香家庭“亲子诵读”培训和比赛活动,邀请专业教师为外来职工亲子家庭进行辅导,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唐诗三百首》《宋词》等经典篇目,吸引300个外来员工家庭参与。

  据悉,湖里区来厦务工人员约占七成,外来职工多将精力放在工作上,对子女教育相对欠缺。针对这一情况,湖里区总工会举办亲子诵读活动,旨在倡导外来职工陪伴子女一起学习,一起成长。通过诵读经典的熏陶感染,使孩子收获了成长,同时也为孩子和家长搭建了沟通交流的桥梁,营造了浓厚的书香家庭氛围。来厦务工人员琳琳说:“这样的活动让我们对孩子有了更多的了解,共同话题也多了起来,亲子关系越来越融洽,区总工会懂我们外来职工的需求。”

  【亮点3】

  为“八大群体”发放礼包

  在“五一”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近日,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与湖里区总工会举行“共享之家,益职追梦”会员服务活动。湖里“娘家人”为货车司机、快递员、护工护理员、家政服务员、商场信息员、网约送餐员、房产中介员、保安员等“八大群体”代表发放大礼包,感谢他们风里来雨里去的辛勤劳动;希望更多群体加入工会,成为工会大家庭的一员;希望他们在本职岗位上努力工作,建功立业,为幸福生活努力奋斗。

  【声音】

  省劳模、科技谷(厦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吴炎泉:

  求思求变弘扬工匠精神

  自学校毕业后,从一名菜鸟程序员慢慢成长为研发部经理,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变化,见证了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变化,唯一不变的是不断地追求知识,做每件事都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让自己的每一份付出都能够帮到身边的人,让大家做事更加舒服和简单,让公司发展得更快。时代在变化,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求思求变,但是勤劳互助的道德之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们要一直坚守。

  后浦社区党委书记、工会主席陈素娟:

  职工有归属感社区更加和谐

  工会搭台,企业参与,职工共享,以这种方式就近就地服务企业、服务职工,让职工有了归属感,同时,又引导职工反哺社区,社区也变得更加和谐稳定。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