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关注 > 正文

湖里区:聚沙成塔 凡人善举爱满城

来源:湖里区融媒体中心 发布于: 2021-03-05 08:56

  助老助残,让爱心满溢特区发祥地。图为金山街道金安社区志愿者活动。

  为湖里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揭牌,志愿者代表共同观看雷锋精神主题影片《志愿者》,开展丝网印刷DIY制作活动——今天上午,“风尚湖里 志愿有你”3·5学雷锋月启动仪式暨湖里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揭牌仪式将举行。

  打卡仙岳山、山海健康步道,一起文明旅游;走进“绿翔妈妈”环保小屋、五缘湾沙滩,感受绿色生活;向“救心圈”学习应急救护知识……春暖花开的三月,湖里的精彩志愿活动不容错过。

  近年来,湖里区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精心设计志愿服务项目,推动志愿服务精细化、专业化,积极探索文明实践志愿者共建共享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让“志愿红”成为特区发祥地最迷人的色彩。站在新起点,湖里区将进一步营造人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良好氛围,持续深入推进志愿服务的项目化运作、专业化发展、信息化支撑,在特区发祥地打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亮丽的时代风景,助力更高站位、更高水平推进“两高两化”中心城区建设。

  本版文/本报记者 叶舒扬 蔡绵绵

  通讯员 陈妙真

  本版图/湖里区委文明办 提供

  制度化管理

  为全市志愿服务贡献经验

  对于“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金安社区而言,2020年是志愿服务“开花结果”的一年。年初,700余名志愿者参与抗疫,社区于6月开展防疫志愿表彰活动,还颁发“抗疫勋章”加以勉励。在第35个“国际志愿者日”,湖里区首届志愿服务论坛在这里召开,金安社区的志愿服务经验得到进一步推广。

  为金安社区乃至湖里志愿精神赋予生命力的,是制度化建设的努力,这是新时代志愿服务的基础。多年来,金安社区率先探索志愿服务“四化”建设,规范了志愿服务制度化、探索了专业化流程、细化了服务类别、探索了项目化运作模式,为全区乃至全市的志愿服务建设提供先进经验。

  总结金安社区对志愿服务的探索经验,湖里区则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的主阵地,积极完善志愿服务机制、链接志愿服务资源,引导志愿者在疫情防控、文明创建、生态环保、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小区治理等各项实践中发挥出积极重要的作用,成为小区治理、社区治理、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

  专业化服务

  满足广大群众多元需求

  “咱们有什么事,跟社区的志愿者说就行,亲得像家人一样!”说起由社区长者组成的“亲邻互助”志愿队,禾盛社区的居民不由得竖起大拇指。这支成立近三年的队伍以提供生活照料志愿服务为己任,为辖区内有需求的老人打扫卫生、代购物品、陪同就医,还积极开展心理抚慰及医疗互助志愿服务。而在吕厝社区,“好厝边”助老志愿服务队则致力于提供义诊、生日会等活动,给不方便出门的高龄老人带去欢笑与陪伴。

  在制度化基础上,湖里区鼓励街道、社区积极探索志愿服务专业化之路,以品牌项目汇聚志愿服务力量,进一步提升志愿服务水平,扩大社会影响力。以湖里街道为例,近年来,街道广泛招募文化艺术、心理咨询、法律服务、家庭教育、家庭健康、家庭理财等专业的志愿者,通过讲座、咨询等形式满足居民更深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并通过“星月”文化志愿者服务队在仙岳山长期提供文化艺术志愿服务,深受好评。

  如今,湖里区志愿队伍内容涵盖生态环保、文明宣导、小区治理、应急救援、防灾减灾、爱心帮扶等各个方面,涌现出如久久爱心、绿翔妈妈、曙光救援队、湖里义务交警、高殿义务消防队、五缘湾义务水上救援队等大批优秀志愿服务队伍。专业化运营的思路,让志愿者们得以一展所长用心服务。

  全民化参与

  培育新时代雷锋精神传承者

  工作时身着蓝色税服,平日里则披上红色马甲,车站、社区、十字路口,随处可见湖里区税务志愿者的身影。殿前税务所郑力韩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将从大学时代培养起来的志愿习惯带到了工作岗位上,单位组织、街道开展、小区举行的志愿活动都积极参与。“聚沙成塔,我相信每一份善意都会让湖里更美丽。”

  为真正做到“让爱心在湖里上空恒久激荡”,湖里区以专业化服务带动更多市民“披上红马甲”,使志愿服务成为全民风尚。湖里区着力打破不同区域、不同单位、不同队伍间的壁垒,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形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筹规划、志愿服务促进中心组织实施、志愿服务队伍承接落地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通过宣传引导,帮扶弱势群体、注重公共文明理念在湖里深入人心,培育出众多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传承和践行者。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湖里辖区企业也积极提供志愿服务,尽己所能回馈社会。厦门市万科企业有限公司就与金安社区党委共同开发了微心愿平台,不仅帮助解决了贫困家庭对电饭煲、电磁炉、电风扇等生活物资的需求,还推出“潮汐式”停车方式,规划出300多个共享车位提供给社区居民。

  【志愿风采】

  五缘湾水上义务救援队陈今汉:

  每天早上六点就“泡”在五缘湾海域

  陈今汉(左一)和他的队友在一起。

  今年春节,老家在湖南的陈今汉选择留厦过年。作为湖里区禾山街道禾缘社区五缘湾水上义务救援队的核心成员,整个春节假期,他几乎都“泡”在五缘湾海域。而这只是他七年如一日的常态——每天早上6点,他和救援队的队员们陆续都到这片海域来,除了游泳,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就是义务巡逻,紧盯海边的安全隐患。每年的5-10月份,还增加下午的巡逻任务,因为这段时间包含了暑假,是意外溺亡的高发期。陈今汉说:“我觉得我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春节,‘零事故、零溺亡’就是我春节坚守下来最大的成功!”

  自小爱好游泳的陈今汉,2014年参与帮助了一名轻生女子成功脱险,这对他极为触动。他说:“我应该用游泳的本领去救更多生命。”于是,同年他便申请加入水上义务救援队。经过专业化的训练和培养,他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水上功夫,参与了20多起救援,积累了丰富的救援经验,现在已是该救援队的核心力量。

  常年在五缘湾海域巡逻救援,陈今汉和救援队40多个兄弟一样,见多了各种各样的意外事件。虽然知道救援工作危险性高,也经常流汗流血流泪,但他们都把守护生命当成毕生信念。据陈今汉介绍,在他们救援巡逻的海域,自2014年起每年意外溺亡的案例逐年减少,2020年以来更是保持“零溺亡”。潮汐更迭,而这群海边的“活雷锋”将继续守护一方平安。

  高殿社区居民陈水金:

  八旬高龄为防疫志愿者煮夜宵

  陈水金为志愿者煮“爱心夜宵”。

  社区是城市防控疫情的第一线,这里每天都活跃着一批批社区志愿者,高殿社区也不例外。轮班值守、人员登记、秩序维持、消毒杀菌,看似琐碎,却又必须。在去年疫情防控最紧张的阶段,有的志愿者甚至坚守到了半夜两三点。今年83岁的陈水金奶奶,是高殿社区一名普通居民,她不仅把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辛劳付出看在眼里,更是打心眼里心疼他们。热心肠的她,决定尽自己一份力。

  去年,陈奶奶和几位居民商量过后,决定为每晚坚守在社区4个疫情防控点的志愿者们制作夜宵,让志愿者填饱肚子,抵御夜晚的寒冷。在陈奶奶的组织发动下,有人负责买菜,有人扛起烹饪任务,有人负责运送,洗碗也不缺人手,还有人自发捐钱——一支40多人的夜宵供应团队在高殿社区成立。

  就这样,一碗碗“爱心夜宵”陪着社区志愿者们度过了90多个疲惫却不失温暖的冬夜。更用心的是,夜宵的菜单每天都在更新——咸粥、面线糊、热汤,包子、油条、花卷、馒头、炸粿、水饺……3个月的供应时间里,陈奶奶变着花样精心制作夜宵,她说,只为让志愿者们吃得开心。

  朴实的陈奶奶谈起去年这段献爱心经历,她连连摆手,认为这只是小事情。她告诉记者:“我真的很心疼志愿者们每晚都那么辛苦坚持工作,他们很不容易,不能让他们白辛苦!”而陈奶奶用实际行动关爱志愿者的事让许多人为之动容,该社区妇女主任说:“80多岁的人干起活来,比年轻人还利索,她是真的把我们志愿者当成家人一样对待。”

  【声音】

  湖里区委文明办主任傅芳槐:

  志愿服务

  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

  四十载风雨兼程,作为特区发祥地的湖里区从小渔村蜕变为现代化中心城区,离不开一抹志愿红的辛勤付出。“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广为流传的话语和做法,折射出湖里志愿服务蔚然成风的社会文明新风尚。如今,在志愿精神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湖里人加入志愿服务事业,一条条爱心的淙淙溪流,正汇聚成善意的汪洋大海。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立足新起点,湖里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要求,坚持志愿服务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为更高水平建设“两高两化”中心城区提供更多志愿力量。

  吕厝社区“好厝边”助老志愿服务队走访辖区老人。

  【数据】

  全区志愿者

  80800名

  目前,湖里区现有注册志愿者80800名,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队伍329支,平均每个社区有上千名志愿者。

  志愿服务品牌

  42个

  湖里区加强组织引导和孵化培育,梳理出42个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厦门曙光救援队荣膺2020年全国“年度救灾先锋”。

  防疫志愿者

  1.66万名

  抗击新冠疫情以来,湖里区发动各类志愿者1.66万名投入小区、村改居社区等防疫一线。疫情防控期间,组建湖里区应对疫情心理咨询志愿服务队,共疏导心理咨询请求439起,主动致电居家隔离人员1290余次。

  清理各类垃圾

  1400余车

  2020年,连续6次组织“讲文明美家园,讲卫生爱健康”爱国卫生运动,累计超过16万人次志愿者参加,清理各类垃圾1400余车。

  志愿者人数占比

  高于13%

  2020年,有志愿服务时间记录的志愿者人数占注册志愿者总人数的比例超过50%,确保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全区常住人口比例高于13%。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