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新闻 > 正文

湖里:当好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的“摆渡人”

来源:厦门日报 发布于: 2023-11-20 10:41

  从初创8人到如今135人,这群奔走在关心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的女性,被外界称为“禁毒妈妈”。

  “禁毒妈妈”与戒毒人员面对面座谈。

  “禁毒妈妈”与戒毒人员聊天,为其做心理疏导。

  “禁毒妈妈”到医院看望生病的戒毒康复人员。

  “禁毒妈妈”为戒毒人员送温暖。

  文/记者 吴俊鸿 张玉榕 通讯员 周水泉 陈祯凯 图/湖里区禁毒办 “禁毒妈妈”志愿者服务队 提供

  今年9月,大湄公河次区域禁毒合作机制(MOU)部长级会议上,播放了一组各国禁毒工作视频,其中厦门人高碧华作为中国唯一禁毒社工代表,在视频中介绍自己参与社会化禁毒工作的感受。

  为何这样国际性禁毒会议视频录制会邀请一个普通厦门市民参加呢?原来,高碧华两次入选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的“全国禁毒社工师资库”,也是厦门唯一入选师资库的禁毒社工,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更为人知——湖里区“禁毒妈妈”志愿者服务队的代表性人物。

  以母爱为“舟”,以真心为“桨”,当好戒毒康复人员回归之路上的“摆渡人”。15年前,为有效帮助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戒除毒瘾、回归正常生活,湖里区禁毒办与江头街道积极探索社会公益组织参与吸毒人员帮教新路子,组建“禁毒妈妈”志愿者服务队。争创“全国禁毒示范城市”以来,湖里区禁毒办进一步推进社会化禁毒工作,“禁毒妈妈”志愿者服务队不断发展壮大,其工作服务模式在全区辐射推广,“禁毒妈妈”志愿者服务队已经成为厦门社会化禁毒工作的一个特色品牌。

  微光成炬

  从初创8人到如今135人 被称为“禁毒妈妈”

  “原来的想法,只是我们几个志同道合的人结伴一起,试一试而已,没想到慢慢地弄成一支队伍了。”谈到“禁毒妈妈”志愿者服务队创立之初,高碧华这样说。

  2005年,在江头街道从事综治工作的高碧华,开始接触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那个时候,跟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湖里区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也处于摸索阶段。由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的特殊性,高碧华工作起来十分被动,尤其是晚间上门“家访”的时候。“有一次,一名戒毒康复人员看见我敲门,就冲出来恶狠狠地说‘快走开,以后不要再来’,随后‘砰’的一声,把门给关了。”高碧华说,出于壮胆,也相信人多力量大,从此之后,她就拉着身边7名热心人士,一起上门“家访”。

  渐渐地,这支8人的“初创团队”,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有退休教师,有家庭主妇,还有回归社会的戒毒人员及其家属……和高碧华一样,她们大都是家里有孩子的母亲,于是慢慢地,这群奔走在关心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的女性,被外界亲切称为“禁毒妈妈”。因势利导,水到渠成,在湖里区禁毒办与江头街道的支持和牵头下,2008年,“禁毒妈妈”志愿者服务队正式成立。

  微光成炬,凝成星河,如今,这支志愿者队伍已发展到了135人。“有时候,外人提到‘禁毒妈妈’就想到是我,其实不是的,我只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从创立到现在已经15年,我们这支队伍中有许多人十分无私,默默付出,我为这支团队而自豪。”高碧华在采访中反复说,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大家的力量才是无穷的。

  以爱为舟

  用母爱般关怀 让戒毒康复人员感受温暖

  “禁毒妈妈”们有个信念,这些戒毒康复人员并不是坏人,他们只是走错了路口,只要愿意给他们时间与陪伴,他们同样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去回报社会。这个信念,就像母亲相信自家孩子一样。

  然而,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确实难上加难,他们经常会遭遇社会的歧视、朋友的远离、亲人的不解,甚至家人的抛弃,他们心理敏感脆弱。来自一个陌生外力的帮扶帮教,对他们来说,第一本能反应就是抗拒。而“禁毒妈妈”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

  数年前,街道辖区吸毒人员阿江(化名)在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因吸毒把家里财产挥霍一空,阿江的母亲对其绝望表示:“再也不认这个儿子。”在强制戒毒的大半年时间里,同在戒毒所的室友们都不时会有家人来探望,但阿江的母亲从没来看望过,阿江一度觉得,连家人都抛弃自己,人生完全没有了意义。

  高碧华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带着其他“禁毒妈妈”志愿者,一起到戒毒所看望阿江,带来毛巾、洗发水和沐浴露等生活用品,还帮阿江在戒毒所的食堂卡里充了钱。“我们刚开始接触他时,他很排斥,不是扭头就走,就是一言不发,后来有一天,他突然说了一句‘谢谢高姐,谢谢你们’,我就知道,他已经接纳了我们。”高碧华说起这件事,依然记忆深刻,眼眶湿润。

  高碧华还从戒毒所民警了解到,从此以后,阿江从原来的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到渐渐“活”了过来,还主动把“禁毒妈妈”们送来的沐浴露、洗发水等生活用品分享给了其他室友。成功戒毒后,阿江从一家小餐饮店做起,经过数年时间奋斗,如今已经是一家装修公司的老板。“前几年,他找了个女朋友,要结婚的时候,还来给我发请帖,说‘高姐你们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贵人,在我最灰暗的日子里,你们点燃了我对生活的希望,我结婚,你一定要来!’”高碧华说。“禁毒妈妈”们身为人母,有着本能的母爱,在这份爱的基础上,加以真诚的付出、接纳和包容,用真心换真心,这就是“禁毒妈妈”们最大的工作特色。

  湖里区禁毒办专职副主任黄思强说,“禁毒妈妈”志愿者服务队作为一个民间禁毒公益组织,充分发挥了政府和涉毒人员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同戒毒人员建立了和谐融洽的帮教关系,是湖里区禁毒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禁毒社会力量。

  以心为桨

  从心理上鼓励 改变戒毒康复人员错位人生

  浪子回头金不换,那些曾经阴暗的人生,更需要爱和温暖的阳光。帮助吸毒人员实现终身戒毒,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是他们回归社会的“第一站”。“禁毒妈妈”不仅在生活、就业等方面帮扶社康社戒吸毒人员,还从心理上给予鼓励和支持,成为社康社戒吸毒人员回归社会的“摆渡人”。

  社区戒毒康复人员阿峰(化名),曾经有一段时间心情抑郁,经常把自己锁在房间里。有一天凌晨3点多,已经睡觉的高碧华突然接到阿峰母亲的电话:“我儿子关在房间里,一直喊着‘我快要死了’,快来帮帮他!”听着电话那头着急的求助声,高碧华迅速穿好衣服,联系另外两名“禁毒妈妈”,赶到了阿峰家。“有人要杀我,高姐快来救命……”房间内的阿峰精神出现幻觉,“我来了,不着急,有话慢慢说……”高碧华隔着房门安慰阿峰。听到高碧华的声音,阿峰渐渐冷静下来,最终打开门,手上还流着血。见此情况,高碧华马上和其他“禁毒妈妈”一起,将阿峰送到附近医院包扎。

  “我印象太深刻了,阿峰的父亲坐在急诊门口椅子上,长长松了一口气后,老泪纵横说‘今天晚上要是没有你们,我们两口子都不知道怎么办。’”高碧华说,从那一刻起,她决心一定要帮助阿峰从低谷走出。接下来的几个月,高碧华只要一有空,就找阿峰坐一坐聊家常,通过自己身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水平,为阿峰排忧解难。在疫情防控期间,还拉着阿峰一起去当志愿者,在“禁毒妈妈”们的陪伴下,阿峰渐渐从阴影里走了出来,社区还为他找了一份工作,生活渐渐回归正轨。

  “对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其实最重要的一件事,是用真心和耐心帮他们改变错位的人生,让他们回归社会。”高碧华说。

  以梦为马

  拯救一人撑起一个家 是最大原动力和成就感

  “毒品,不仅严重侵害人的身体健康、销蚀人的意志,还破坏一个家庭的幸福。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拯救一人,支撑起一个家庭。”高碧华说,这是她坚持禁毒帮扶帮教工作最大的原动力。

  吸毒人员小文(化名),因涉世不深而吸毒,为了得到毒资,常采取不理智手段甚至极端手段向父母要钱,先后两次被强制隔离戒毒,到社区进行戒毒康复后,还是以各种理由不配合帮教工作。“禁毒妈妈”们始终不放弃,在得知小文在计算机网络、材料装修等方面有专长后,鼓励他创业,并在政策范围内积极为他争取相关补助。如今,小文不但靠自己养活了自己,还为家庭减轻了负担,父母亲看到重新做人的儿子,很是欣慰,再后来,小文还娶妻生子,幸福美满。“他很感激‘禁毒妈妈’志愿者在他最迷惘的时候给予帮助,常常说没有‘禁毒妈妈’志愿者的帮教,就没有他从叛逆少年到创业青年的转变。”小文的父亲感激说。

  这样的事例还不少,阿玲(化名)是一名社区戒毒康复人员,之前的吸毒经历让其与家人关系紧张。“禁毒妈妈”们左右“斡旋”,积极帮助其修复和家人的关系,并帮忙解决了就业难题,家庭恢复了其乐融融。成功戒断后,阿玲主动加入了禁毒妈妈志愿者服务队,“我答应父亲一定要好好生活,更要用亲身经历,让更多人摆脱心魔,回归社会。”阿玲坚定地说。

  “不少人觉得,拥有物质上的享受才是最大的快乐,但我觉得赚钱并不是人生的终极意义,帮助一个陷入困境的人走上岸,并学会快乐生活,善待自己善待家人,才是我从事禁毒工作最大的成就感,也是我实现人生价值的意义。”高碧华这样理解禁毒帮扶帮教工作的意义。

  名片

  2008年,湖里区江头街道针对辖区具体情况,依托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积极组织社区中帮教服务素质较高的女性,成立一支“禁毒妈妈”志愿者服务队,高碧华是服务队的领队。经过15年的发展,“禁毒妈妈”志愿者队伍人数,已从最初8人增加到如今的135人。

  服务队成立以来,一直坚持用“亲情感化”特色帮教方式,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帮扶教育工作,帮助协调化解家庭矛盾、解决家庭困难,每年组织开展禁毒宣传、平安关爱等宣传帮教活动,截至目前共开展禁毒宣传活动400余场,入所帮教慰问活动50余次,年均帮教100余人次。

  数据

  坚持推进禁毒社会化工作,湖里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7年至今,全区累计实现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戒断三年未复吸人数,占到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总人数的95.3%以上;正在执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数从最高的百余人减少到目前的个位数;辖区正在执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数及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复吸率显著下降。2017年,湖里区江头街道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管理工作站,被国家禁毒办评为“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示范点”。

  组建市级“关爱帮帮团”

  在湖里区“禁毒妈妈”志愿者服务队的基础上,厦门市禁毒办进一步推广这种模式,并组建全市首支市级层面的禁毒帮扶救助队伍——“关爱帮帮团”。

  今年8月11日上午,厦门市禁毒“关爱帮帮团”成立授旗仪式在市禁毒教育基地举行。据介绍,“关爱帮帮团”队伍将牵引、搭建起全市精准、主动、专业、有效的禁毒关爱帮扶平台和机制,全力解决禁毒帮扶救助工作中存在的堵点和难点,真正成为吸毒人员回归社会的强大助力。

  此外,还将加快“厦门百姓”App平台——“关爱帮帮团”模块的建设,争取在今年年底前,各区禁毒办工作人员、禁毒专职(兼职)工作人员、禁毒社工、易制毒化学品企业重点岗位人员100%加入禁毒“关爱帮帮团”群防群治队伍,凝聚各方力量,为争创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和建设“无毒厦门”提供工作样板、先进经验,做出积极、更大的奉献和贡献。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