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关注 > 正文

湖里:构建双循环背景下的商贸物流新格局

来源:中国商报 发布于: 2023-01-03 14:29

  11月,飒沓秋风荡起海面巨澜,港口雄开,集装箱通江达海;“四桥两隧一堤”进出岛通道如卧波长龙,不断织密陆上交通网络;蔚蓝天幕上云絮勾勒着飞机轨迹,高崎国际机场物流、人流高效运转……海陆空三位一体交集于一个坐标——福建厦门湖里区。

  商贸物流是扩大内需和促进消费的重要载体,是国民经济的血脉神经和畅通双循环的重要支撑。厦门作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和通道,近日发布了《厦门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关于商贸物流领域,规划明确,到2025年,现代流通体系加快建设,商贸物流设施更加完善,流通网络和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现代流通企业一体化发展,商贸物流深度融合,国家物流枢纽功能进一步增强。湖里区作为鹭岛门户,发展商贸物流业使命在肩。

  近年来,湖里区将商贸物流业作为重点产业体系,把握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契机,加快建立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发展口岸物流、高端创新物流,同时,锚定高端商贸积极谋划布局。记者深入湖里区商贸物流发展一线,采访了多家行业企业,探讨湖里区在双循环背景下如何构建起商贸物流业新格局。

  立体化

  构建海陆空交通中心枢纽

  碧水蓝天涌大潮,湖里区位于鹭岛北部,三面环海,与金门岛隔海相望。对于胸中藏海的湖里区而言,风起云涌的港口是内外贸易的核心枢纽,是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东渡港区,码头机械吊具起落,集装箱高高叠起。如今,港口在整个物流体系中扮演的不再是水陆换装的单一节点,而是整个货物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厦门港务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港务贸易公司)深谙此道。“我们以港口为依托,服务整个港口供应链生态圈,以港促贸、以港带贸,除进口大宗商品如煤炭、浆纸木材外,还在自贸区、综保区配套做临港贸易加工,延伸供应链服务。例如,从海外进口原材料玉米并进行饲料深加工后,产品再运送到国内综保区。”公司总经理黄宁向记者介绍,在该模式下,去年公司农产品进口总额达9.49亿美元。而产品能实现在自贸区、综保区高速流转,和湖里区坐拥厦门经济特区、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自贸试验区、火炬高新区等多平台优势息息相关。

  港务贸易公司建立起的港口生态圈是东渡港区功能布局优化路上的助推器。目前,东渡港区在保持集装箱运输的基础上拓展现代物流和航运服务功能,点燃发展新引擎。

  物畅其流,货通天下。湖里区除了拥有厦门集装箱运输业发源地东渡港区,还有高崎机场、邮轮码头、火车货运站、五条陆路出岛通道、厦金航线、第二西通道及正在建设的第二东通道,立体式的交通网络让诸多商贸流通企业纷纷将集团总部、货运中心设在湖里区。

  2005年,中绿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绿食品)就选择在湖里区设立总部。“这里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实现多式联运,运转快。中绿食品深耕农业多年,主营农产品出口。能够保证果蔬新鲜送达,湖里区发达的海陆空港建设功不可没。”中绿食品战投企划部负责人陈冰杰表示。目前,中绿食品还发力布局预制菜供应链,利用无人零售机器与畅通物流体系将厦门打造成为预制菜样板城市。

  提到空港运输,位于鹭岛北部的元翔空运货站(厦门)有限公司扎根湖里区近20年。2021年,该货站国际货邮吞吐量13.8万吨,在特种货物保障方面提升了竞争力。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湖里连通岛外四区,公司附近便有四座大桥通往岛外,航空货物在落地后可以快速地流向岛外工业区或货物集散中心甚至辐射外省市,实现了空卡联运。”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基于海陆空交通中心枢纽、多平台叠加优势,厦门信达股份有限公司、三六一度(厦门)工贸有限公司等知名供应链企业都选择了湖里区,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贸股份)、厦门象屿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象屿股份)等世界500强企业也坐落于湖里区。2021年,湖里区进出口贸易总量在全市比重约占1/2,形成强劲的产业集聚效应,推进湖里区商贸物流业提质增效。

  

  国贸保税堆场。(图片由国贸股份提供)

  高质量

  厚植优势打造进口贸易示范区

  2020年11月,全国设立了十个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具备完善交通网络、多平台优势的厦门市湖里区入选。自获批以来,湖里区落实发展,一方面通过优化进口贸易格局,发挥对台优势,积极对接东盟,加强与金砖国家合作,打造大宗商品区域交易中心;另一方面,提高进口便利化水平,增强机制体制创新,打造国际化贸易平台。

  乘着示范区建设东风,湖里区内的大宗商贸物流企业对接东盟、金砖国家的贸易往来更加有的放矢。

  作为首批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国贸股份与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8万余家产业链上下游客户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尤其注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成员国、金砖国家的经贸往来和业务布局,在“有色矿产-有色金属”产业链及能源产业链上与印度、南非、俄罗斯的企业达成良好合作。

  近年来,象屿股份也持续拓展中国到印尼、越南、泰国、非洲等地的国际航线,推进国际物流平台建设,并开通多条国际班列,大力拓展江浙区域及西南区域新市场。今年上半年,公司国际贸易总额超110亿美元,同比增长28%。

  同时,中绿食品表示,公司也将把握示范区建设机遇,搭建中俄交易平台,把企业以往与俄罗斯合作的大豆、蜂蜜、海鲜等农产品贸易板块加入其中,吸引行业会员企业汇聚厦门。

  窥一斑而知全豹,这些头部企业在进出口领域的多点布局折射出示范区的蓬勃发展。去年,湖里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进口额2250.91亿元,占全市49.38%;以金砖国家为重要进口市场的金属、粮食、煤炭等大宗商品,进口额2069.38亿元,占全市50.74%。该示范区正发挥着保障供应链稳定,增加国内有需求的资源型产品和农产品进口,保障大宗商品和紧缺农产品进口安全的主要功能。

  优越的营商环境也为示范区发展擦亮底色。国贸股份总裁助理詹文学表示,在湖里区更明显地感觉到了进口的便利化水平大幅提高。“通关时间压缩意味着降低成本,有助于为客户提供精益敏捷的供应链综合服务。顺着这个思路,我们进一步助力商贸与物流业深度融合,在各个物流节点、仓储点精准布局,提高效率。”此外,湖里区还通过联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实际行动帮助企业降低交易的信用风险,并出台一系列助力企业纾困减负的措施助力外贸企业发展。如今,湖里区进口贸易示范区正凭借多区叠加优势以及“金砖”、对台等特色,打造服务福建,联动粤闽浙沿海城市群,面向台湾地区、RCEP成员国和金砖国家,辐射“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商品集散地、高质量产品和服务进口消费中心。

  象屿的数字化仓库。(图片由象屿股份提供)

  高水平

  构筑智能化创新型物流体系

  在云仓配供应链管理(厦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仓配)的中控大厅,电子屏幕“货有友”系统实时显示各网点物流订单量、仓库运营情况、终端零售店铺订单量等,实现全链条货物流通可视化。截至10月10日,“货有友”平台今年累计订单量达到79.6万余单,营收达4亿多元。

  作为一个物流数字化平台,“货有友”通过“科技+金融”双引擎赋能物流行业,成为商贸与物流业深度融合的有力抓手,为生产企业与零售端解决全链路端到端仓储配送一体化难题。目前,云仓配服务可口可乐和百威啤酒等快消品头部企业,在厦门覆盖夏商民兴超市、见福便利店、酒店在内的6000余家零售终端,全国设立超过100家分支机构,服务对象超过80万家零售终端。

  作为福建省上市后备企业,云仓配致力于打造一家以数字科技为驱动、以金融赋能为手段、以物流管理为链接的民生消费领域新基建企业。云仓配总经理林文良表示:“我们深切感受到湖里区各级领导的关怀。区政府间会定期组织召开‘企业接待日’,面对面倾听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区工信局积极宣导纾难解困政策,今年来已为我们快速兑现了纾困减负资金194万元,让我们的干劲更足了。”

  从内贸到外贸,智慧创新型物流模式在湖里区蔚然成风。成立于2013年的厦门港务商务资讯有限公司深耕平台系统研发,提供供应链信息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打造货主专区服务平台、货代专区服务平台、第三方物流服务平台等智慧系统,为货主企业降本增效。

  “在智慧平台的赋能下,经济数据增长远高于人员增长。”公司国际物流部经理吴姝坦言,公司的进出口货量从2019年的4万标箱跃升至2021年的10.6万标箱,营收也从2019年的16.8亿元高速增长至2021年的50.99亿元。

  智慧系统给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应,而平台的建立也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在吴姝看来,湖里区政府服务企业的意识很强,定期会组织商贸物流企业召开研讨会。“我发现,近年来湖里区的物流企业更多地去扩张和服务,辐射范围会更广,物流网络更完善。同时,政企互动明显,共同探讨政策方向、交流经验,实现物流与商贸两条腿走路。”吴姝表示。

  在智慧型物流体系助力下,今年上半年,湖里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营收比增8.4%,推进湖里打造成为面向全国的大宗物资要素配置高地,构建稳定的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多层次

  勾勒横贯东中西的商业廊道

  发达的交通网络、智能化的物流体系促进了湖里区物流产业集群发展,为湖里区商贸业流通发展以及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区的创建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湖里建设进口贸易示范区又为扩大内循环添火加薪。多重优势下,湖里区成为多个商业项目倾心之地。

  鹭岛西部,海风朗润,今年刚建成的山海全景摩天轮——“潮汐之眼”悠然转动,珍珠般的轿厢呈环形镶嵌。从“潮汐之眼”望向整个厦门海上世界项目,这里倚靠邮轮母港、地铁换乘枢纽,诸多优质资源集中于此。以摩天轮为地标的海上世界是由招商蛇口与象屿地产联袂打造的商业综合体,投资达170亿元。据估算,该项目或将辐射超过5000万消费人群。

  作为今年国庆假期购物中心开业潮中一颗亮眼新星,海上世界是湖里区布局港旅融合、高端商贸的亮点。海上世界跳脱传统的购物中心思维,以创新形态引领行业破局,一期定位为时尚潮玩欢乐场,引入大量年轻人喜爱的业态及品牌;而二期地块定位为以国际、精品、时尚为主流业态的地标型品质消费中心。

  夜晚灯光辉映下的海上世界项目。(图片由厦门海上世界购物中心提供)

  “项目的开业和城市级造势及关注离不开政府领导的指导和帮助,湖里区通过官方公众号多次为海上世界造势宣传,扩容了湖里区客群对项目的关注。”厦门市海上世界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

  海上世界强势“出圈”,是湖里区聚焦高端商贸打造多层次商贸业生态圈的精彩一笔。谈到商圈“破局”引流,位于厦门当地客流量最旺盛区域、深耕湖里20余年的SM百货也有自己的考量,在湖里区商务局的引导下,SM百货揣摩年轻消费者需求,因地制宜实现高端化妆品牌的全面升级,如今化妆品类对业绩增长的贡献更加明显。

  “培育新商圈落地、引导原有商圈转型升级,打造多层次的商圈以及适宜消费者的新项目,对于拉动内需、促进内循环,将湖里区打造成为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区具有重要意义。”湖里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如今,湖里区提升传统消费推动商圈项目落地,打造横贯东中西的商业廊道——从东部的砂之船奥特莱斯、万达广场、五缘湾商圈,到中部的航空古地石广场、SM商圈三四期落地,再到西部的闽台中心渔港、海上世界、第六空间……众多商圈综合体串联起了湖里区内大商贸集群。

  此外,湖里结合轨道站点建设推进商业开发,将汽车消费赋能商圈消费,升级湖里魅力购活动,创新消费新业态。2021年3月,湖里区还组建了零售商业协会,31家会员单位代表参会,为商贸业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又踏层峰辟新天,更扬云帆立潮头。从行业企业的深入交流,到商贸业与物流业深度融合,再到商贸物流业与其他产业链联动发展,湖里区在双循环背景下逐渐建立起立体化、高质量、高水平、多层次的商贸物流新格局。面向未来,正如海上世界项目有关负责人所言,“湖里区是厦门经济特区发祥地,富含经济底蕴,经济开放水平高,如今作为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平台,商贸物流业的发展未来可期。”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