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关注 > 正文

湖里:“总部+研发+委外制造”,提升创新浓度!

来源:澎湃新闻新质生产力周报《新引擎》、湖里头条 发布于: 2024-08-06 16:39

今日

澎湃新闻新质生产力周报《新引擎》

聚焦湖里区,讲述湖里创新故事

  厦门市湖里区,是一片“创新浓度”颇高的区域

  厦门“城市新客厅”——湖里五缘湾

  以占全市不到10%的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和不足5%的工业用地面积,湖里区贡献了全市21%以上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351.48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76.8%,总量及占比均排厦门全市第一。

  而这与湖里区“总部+研发+委外制造”的模式不无关联。

  “我们一直是委外加工的模式,公司还是以研发为主。”亿联网络外联总监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生产环节,亿联从一开始就委托厦门当地的华联电子进行加工。随着产能不断提升,又拓展了威思朗等两家厦门周边企业代工。

  总部大楼位于厦门市湖里区创新园的亿联网络,是一家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面向全球提供云+端视频会议、IP语音通信及协作解决方案。自主品牌Yealink畅销美、英、澳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2017年开始,SIP话机市场占有率连续五年蝉联全球第一(Frost &Sullivan数据)。

  2017年,亿联产值约10亿元,2023年实现产值44.4亿元。随着年产值越来越高,从过去的分散式代工转向集中式管理。过去,亿联的代工较为分散,多租库房外,每处工厂要配套一批中试、制造的质检品管等管理人员。为解决物流管控和供应链成本增加的问题,亿联向政府申请了翔安区一块150亩的基地,将代工厂全部引进,同时也投入了部分产品产线、成品仓、原料仓,并帮助供应链企业进行了数字化改造。

  亿联网络智能制造产业园的自动化生产线。受访者供图

  像亿联这样,选择将总部及研发环节留在岛内、制造环节委托外部基地或其他主体的不是孤例。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面临空间紧张的问题。存量工业企业发展受限,增量工业项目落地困难。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产业升级往价值链高端延伸,或者需要将制造环节外迁。

  在企业发展战略的主动选择及政府的引导下,空间有限的厦门岛内湖里区形成了“总部+研发+委外制造”的模式,尤其电子信息产业。

  亿联模式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业内具备良好的替代加工厂资源的背景下,将企业资源聚焦在研发与销售等高附加值环节,以谋高效创新的发展。此外,湖里区还有以立达信等企业为代表的委托关联加工厂进行加工的模式,而亿芯源、IAM为代表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刻蚀、家电制造等产业领域企业则更倾向于使用代加工模式。

01
专注研发,根据各方优势配置资源

  从最初创立时的代工到2010年建立自己的自有品牌,亿联以三位IT男拎着箱子闯市场的创业故事起步。“拎着箱子,拿着自己的产品到欧美参加展会,开拓市场,逐步做起来。”

  之所以细分领域SIP话机近几年一直达到38%的市占率,做到全球第一,就是因为核心技术全在自己手里。工程师文化浓厚,亿联研发人员占比50%以上,近年来持续的研发投入都达到10%。

  而选择委外制造模式,主要是为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生产制造环节有自己的一套逻辑。

  “创始人的理念风格决定的模式,技术做到极致。注重研发、品牌管理和渠道管理。擅长做研发,我们就把研发做好,渠道尽量简单,走代理商,管工厂工人也是另外的领域,交给这个领域专业的人。”

  在产品研发方面,亿联的一项核心技术是,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过滤无效杂音,识别人声和有效声音进行放大,达到智能消噪。而自主研发的抗丢包技术,也在同行中将技术指标做到领先,保证在同样带宽下声音传输的稳定。

  工程师文化下,讲究沉下心来做事,专注在专业领域不断研究探索。为敏锐感知市场,加快技术迭代,产品经理每年研判未来两三年的新品及发展趋势。通过设计重点项目,研发人员取得技术突破能够获得高额回报的方式,激励技术创新。部分关键技术的突破,通过杭州分公司和厦门总部两支团队内部pk完成,保持技术走在前沿。

  技术研发之外,提高良品率尤为关键,是产品量产化后的普遍难题。亿联在所有的产品线,配备1:1的测试人员和研发人员来保证良品率。为管控质量提升智能化降低成本,亿联对供应链上下游部分企业进行了数字化改造。最早的供应商老国企华联电子,目前依然承担着亿联约60%的产能。2015年之前,亿联通过共享实验室进行验证检测,随着产能到一定规模,自建了实验室,也可以为供应商同类的电子产品提供抗辐射实验等免费测试。

  这种专注还体现在其投资策略上。2019年,亿联成立基金公司,投资产业链相关的企业来做加持,也为储备后续产品产线。“还是要专注在核心相关产业,坚持长期主义。一直在这个赛道上耕耘,二十多年了,自然越来越好。”

  以亿联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业,是湖里区产值规模最大的支柱产业。2023年,产值接近1300亿元。

  作为LED照明行业的“龙头”企业,立达信多地布局,这一模式也是基于其自身发展阶段及各地资源优势做出的选择。

  考虑到土地面积的约束和原材料资源的便利,总部位于湖里区的立达信在漳州市、四川省、泰国等地建立了生产基地。

  “去漳州,最主要是土地问题,去四川是因为当地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考量。从企业的角度,一定是基于资源配置,考虑各地的土地、政策、劳动力等优势。”立达信数字教育副总经理许建兴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最开始立达信在湖里区有生产车间,考虑成本问题,在外设置了生产基地。

02

上下游协同配合,拼研发及管理的利润

  他说,如果当时没做这个决策,不可能有现在这样的规模,因为发展需要空间。这需要合理布局生产等环节,将不同城市、行政区的优势资源与不同环节的需求进行匹配,强化产业链衔接配合的同时提升企业效能。

  立达信总部及研发环节稳定在厦门湖里区。“逻辑还是人才,厦门有这样的氛围,这里的人文环境、人才资源和供应链资源都不错。并且,要提升品牌形象尤其是to C的品牌,在大城市更有利于品牌形象的提升。”

  2021年立达信在泰国投资设立工厂。从供应链完整度来看,泰国与中国依然存在较大差距,但其关税及人力资本的优势未来可能会逐步显现。从节能灯进军照明效率更高的LED半导体照明,再到延伸物联网场景,对行业趋势的敏锐,使得立达信超越了过去仰望的竞争对手,也从过去的纯代工到现在逐渐建立起自有品牌,“终究在进步”。

  是否选择委外制造模式,与产业领域也有一定关系。

  部分产业领域推广委外制造难度较大,更倾向于使用代加工与自有工厂模式。由于行业内代工厂具有工艺技术与采购成本等优势,产业链话语权较大,能够主导与委托厂家的合作,以亿芯源、IAM为代表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刻蚀、家电制造等产业领域企业更倾向于使用代加工模式。

  作为芯片设计公司,亿芯源专注于光通信芯片设计研发。

  半导体芯片行业主要是三类模式。最早的IBM、英特尔,设计、制造、销售一条龙全产业链,台积电、中芯国际等晶圆工厂则专注于制造环节。还有一类是大多数芯片企业的方式——无晶圆设计公司。

  设计之后,亿芯源将加工环节委托晶圆厂商,芯片加工回来进行测试、划片、封装,这些环节均委托封测巨头企业。

  “芯片设计公司可以类比为一个写书的人,晶圆代工厂类似一个印刷厂,会负责把你的模板都做出来,并完成芯片的整个晶圆加工。”亿芯源总经理吴阳吉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每颗芯片的功能与需求相对有限,导致品种繁多。仅从光通信芯片来看,用在家庭接入网、数据中心、4G/5G移动通信等不同场景,功能、速率要求都不同。单颗销量都不会特别巨大,门槛高,要靠长期积累。

  早年间,集成电路在中国还“人未识”,亿芯源创始人李景虎跟着导师读研究生,就已经进行光通信芯片领域的创业。此后来到福建创业,实现了研究成果的大规模量产。中国的集成电路发展在上世纪经历波折,近几年随着国际领域贸易壁垒的逐步加强,国家更加重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各地方集成电路产业才真正开始被大众了解。

  亿芯源创始人李景虎博士正在研发的场景。受访者供图

  这一产业,需要上下游高度协同配合完成,制定好规则,显得尤为关键。

  灵敏度是光通信芯片的关键指标之一,类似人的听力或者视力,光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各种影响,每用一级,灵敏度都在衰减,最后都有相应的指标要求,所以逐级配合很关键。此外,速率、可靠性稳定性也很重要。

  作为国际主流光通信设备企业的主流供应商,亿芯源需要严格把控质量。“客户基本每半年都会来验厂,调研我们的质量把控能力。”也因此,亿芯源对其供应商管控严格。

  吴阳吉举了一个例子,切割芯片的刀片,过一段时间会磨损,供应商换刀片的时间及原因也是需要报备的。“因为一旦换刀片崩边的可能性就比较高,不良率就高。”

  有没有技术、品质管控能不能跟上,研发能力及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卷”时代,企业是否能活下来并活得好的关键。

  IAM总部位于厦门湖里区,致力于研发、生产、销售高品质的智慧家电,产品涉及空气健康与饮水健康两大领域,包括空气净化器、熟水机、加湿器、净水器等多个品类。

  IAM进入空气行业时,正是行业高峰后的下滑时期,顶着较大压力。因此,决定瞄准做高端产品。经过几年,在行业站住了脚。“也踩过坑”,IAM副总裁梁万银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当时技术定位没定准,做出来的时候已经跟不上市场的发展了。

  从过去的贸易到现在的研发,专注在核心的研发能力上很重要。进入市场第一年,IAM的空气净化器单品销售进入全国前十,第二年进入前七,去年国内市场位居第二,同时IAM大部分核心品类也全线进入中国市场销售额TOP3。经过三年的打磨验证,2021年IAM全球首创推出黑科技产品——熟水机,可以在3秒内将常温水烧开至沸腾,并急速冷却到适饮温度,让使用者3秒喝上凉白开。

  “团队是基础,也不断吸收行业的高精尖人才,顶尖人才过来以后做技术的储备,同时和高校联合去开发创新型的技术。”梁万银说,选择采用自研技术,委外制造,也是为了轻装上阵,集中精力在技术研发和品牌打造上。

  IAM 30㎡气态检测标准化实验舱工作现场。受访者供图

  IAM将自行设计的图纸及要求发到供应商工厂,工厂做二次辅助的研发,根据要求做成报目表,产品拆成注塑、电控等多个零部件或工艺环节进行采购,后通过生产线组装成成品。

  核心部件IAM选择定制生产、自行提供,而大众材料主要做验收。通过对采购品质、生产管理、现场工艺打分及签署质量协议、验货入库的全流程监控产品品质。

  “行业基本是这种模式,自建厂前期投入非常大。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大家拼的是研发能力及管理水平上的利润。”

  创新研发能力还是要靠人。IAM通过技术点的攻克及项目交付的市场反馈进行奖励来激励技术创新。“十几年前是渠道为王,现在是产品为王的时代。好的产品,要靠研发、品质来支撑。品质是生命线,否则投诉可能会非常多,现在市场都很透明。”

  最核心还是在技术,品质也是建立在技术及管理环节上。“但研发没有沉淀,没有前期投入,没有时间验证,不可能做出好产品。”梁万银说。 

03
约束条件下,推动创新

  如何高效利用提升效益,是土地资源紧张的湖里区关注的议题。

  在市“4+4+6”的现代产业体系指导下,湖里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要发展导向,形成了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商贸物流与金融服务、文旅创意的“3+2”现代产业体系,其中工业体系以电子信息、机械装备为两大支柱产业。

  鼓励创新鼓励研发,是区域竞争的核心方向。为促进集成电路领域企业的研发,湖里区搭建了特色鲜明的专业化平台,并已建成三大特色服务平台。

  一是集成电路产品测试认证服务平台,建有12个子实验室,打造服务于集成电路应用企业的第三方权威检测认证实验室,为基地企业乃至海西区域内的集成电路企业产品出口销售提供一站式检测认证服务。截至目前,实验室已累计为超385家企业提供服务,服务时长约4.15万小时,完成合同金额约1248万元。二是集成电路产品保税交易中心。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芯片流片代理、芯片选型比较、宣传推广、供应链金融等配套服务。三是人才实训中心,为产业培训和输送人才。

  吴阳吉举例,市区两级针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提供“双百计划”企业创业扶持资金,针对整个研发到量产的各环节进行相应补贴,如EDA工具购买补贴、MPW流片补贴、工程批流片补贴、封装补贴,首次量产补贴等。此外,通过税收、租金减免、成果转化基金等方式,为初创期的集成电路企业提供资金、人才、场地等方面的支持。亿芯源也享受到了厦门ICC——厦门国家“芯火”双创基地(平台)-厦门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服务平台的相关政策,为引导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平台采购材料、仪器、设备,企业可以预约共享。

  “总部+研发+委外制造”的模式,归根到底,还是为因地制宜基础上的地方产业高质发展。

  过去,亿联在园区到处租房办公,2019年底,得到一块新办公区的拿地批复,18个月交工。

  “疫情期间没有影响工程进度,离不开湖里区的支持。湖里区非常关注企业的发展和需求。当时拿地的时候寸土寸金,再拿这么大一块地是很不容易的,但审批各方面的流程还是非常快。”2022年新建成的亿联总部大楼,能同时容纳4000多人办公,为员工提供更舒适的工作环境。此外,湖里区对企业骨干员工提供2年免费人才公寓,亿联每年40-60人可以享受。

  选择委外制造的模式,既是被动,也是一种主动。

  中心城区发展到一定阶段,如果还要保持一定的实体经济体量,委外制造几乎成为必然选择。厦门湖里区的土地空间紧张使得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难度比在岛外更大,成本更高。约束条件下,对产业选择的要求也更高,湖里也主动倾向于集成电路、机器人、精密仪器设备等环保、轻型、高附加值产业。

  把科创领域作为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湖里区重点围绕Micro-LED、柔性显示、集成电路设计、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制造、航空维修、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领域,争取有更多的项目成果落地。加快构建创新生态,仅2023年就兑现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政策资金2.2亿元,其中前置支持资金比例超过40%,有效减轻企业前期研发投入压力。

  与此同时,为了加快拓展创新空间,湖里区探索打造新型产业空间,着力破解产业承载力不足的问题。

  2023年来,湖里探索“工业上楼”,按照“433”配比,即40%研发办公+30%中试厂房及挑高实验室+30%加荷载实验室,建设一批兼具办公、研发和高端制造的介于第二和第三产业之间的“2.5”产业空间。

  在外部,则通过与龙岩、安溪、南平等地合作的方式,依托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打造市外生产制造基地的飞地产业园,构建区域产业联合体,拓展低成本的产业空间。

  在人才培育上,湖里也在动脑筋。2022年7月,厦门市湖里区人民政府、厦门市工信局、厦门市人社局和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共同签订《共建“数字工匠”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基地合作框架协议》,并引入属地企业和院校共同参与基地建设。2024年5月,启动建设“数字工匠”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基地,选址湖里区创业大厦一楼,打造为全国首个县区级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人才培养基地、福建首个工业互联网数字技术工程师评价阵地。

  模式的背后,终归还是提高区域产业的吸引力、竞争力,提高土地的“创新浓度”。湖里,还在继续务实向前。

厦门网版权所有